全球第一色批,所有人都在盼他复出

后疫情时代,电影业逐步复苏。

令人兴奋的好消息,也接踵而至。

最近,就有消息传出,昆汀要出来拍片了。

图片

昆汀曾公开表明,自己这辈子只拍十部电影

因此,这部新片很可能是他最后一部电影。

绝对称得上,看一部少一部系列。

图片

自从31年前的处女长片《落水狗》一鸣惊人。

昆汀一直凭借自己独特的魅力,吸引了无数拥趸。

也以自己传奇的人生,成为无数后辈电影人追逐效仿的对象。

只可惜,好莱坞至今也未能再诞生一位如昆汀一般极具颠覆力的导演。

在很多人看来,昆汀的电影是暴力、血腥的代名词,也是玩弄叙事花招、类型拼贴的反叛者。

图片

不过,鱼叔却以为,那些仅仅是昆汀电影的一部分,甚至是最表象的一部分。

复制昆汀的成功,绝不可能只依靠那些花头。

也有人说,昆汀老了,才尽了,不再像曾经那样疯癫、新锐。

果真如此吗?

图片

今天,恰逢昆汀60大寿。

鱼叔借机再和大家聊一聊,这个世纪鬼才。

也想告诉大家,这么多年来,我们或许一直在「误解」昆汀。

图片

「我是一个专业电影人」

众所周知,昆汀是个「野路子」。

中学时辍学,短暂地上过表演课,在一家音像店工作长达5年,期间观看了大量电影。

这些,都是人们知道的事情。

大部分人只拿这些故事当做趣闻笑料,却很少有人发问:

一个连大学都没上过的「打工人」,如何可以一跃成为世界电影大师?

有人将他的成功,归结于暴力美学的创新。

有人则迷恋于,他对叙事法则的彻底颠覆。

还有许多人从迷影的角度,津津乐道于昆汀电影中对各种老电影、B级片的致敬与混搭。

图片

以上这些总结都对。

不过,鱼叔想补充一点,昆汀首先是一名专业的电影人。

虽然他从未上过电影学院,也从未接受过系统、专业的电影培训。

但昆汀在电影知识的学习上,是专业的,并且非常非常专业。

首先,他作为顶级影迷,观看过数量庞大的电影。

影史经典,热门商业片,冷门B级片……

好莱坞,欧洲,亚洲……

其次,他不仅观影量大,还深谙电影中的拍摄技巧。

能够对各种镜头语言、风格设计,如影评人一般品头论足。

图片

昆汀评价王家卫的《重庆森林》

最后,昆汀精通大多数电影类型的精髓,并能融会贯通。

于是,才有了可以随心所欲进行混搭,并且效果毫不违和的胆魄和实力。

这其中,分两部上映的《杀死比尔》就是多元混搭类型的个中翘楚。

这样一部讲述新娘复仇的故事中,昆汀至少塞了三种以上的电影类型:

意大利式西部片。

日式剑戟片。

港式武侠片。

戏仿和拼贴的方式填满自己电影,既体现了昆汀的专业与才华,也彰显了昆汀的顽皮与忤逆。

毕竟作为一个电影创作者来说,最害怕的就是被别人说「抄袭」。

昆汀反其道而行之,生怕别人看不出来他的「巧思」。

《落水狗》中,三人举枪对峙的经典桥段,源自1987年的香港电影《龙虎风云》和昆汀最喜爱的电影之一《黄金三镖客》。

图片

图片

《低俗小说》中蜜儿和文先生经典的扭扭舞片段,借鉴的也是昆汀最爱的戈达尔电影《法外之徒》中餐厅跳舞的桥段。

值得一提的是,这部电影也是昆汀电影公司的名字。

集大成者的《杀死比尔》,更是将四处拿来的元素,塞得满满。

高潮片段「蓝叶茶室对决」与石井尾莲的雪中对决之战分别来自《武士畅想曲》与《修罗雪姬》。

图片

图片

上:《杀死比尔》,下:《武士畅想曲》

混搭与拼贴之外,是类型的解构

而解构的前提,依然建立在专业性的基础之上。

只有对不同类型电影的结构了如指掌,才能找到最巧妙的解套之阀。

例如,在好莱坞常见的犯罪片、动作片中,设置明确的正邪对立两方是不言而喻的套路之一。

昆汀抓住了这个套路的咽喉,轻巧一转,便消解了二元对立的枯燥。

处女作《落水狗》中,一共六个主要角色。

每一个角色都是其他角色的对手,彼此间相互猜疑,形成一个多重的连锁对立模式。

就连作为上帝视角的观众,不到最后一刻也无法得知结局如何。

图片

还有《低俗小说》中,真正处于对立面上的应该是黑帮头目与地下拳手布奇。

可昆汀却让布奇在杀了头目的手下文先生,且让两人在共同复仇的前提下达成和解。

图片

理解规则,才能打破规则。

精通套路,才能解除套路。

昆汀之所以能够以一介野路子,吊打所有专业出身的电影人,立足好莱坞,自成一派。

恰恰是因为他做到了比专业人士还要专业的水准。

「痞子」这个称号,其实是对他的一种误解。

虽然外表上看不出来,但昆汀确是一个资深得不能再资深的文艺青年。

更为可贵的是,他一直都在坚持学习,永不停歇。

我一生都在为成为一名专业的电影人而学习,直到死亡那天才会毕业。

图片

「我是一个好编剧」

很多人喜欢昆汀电影里的暴力。

昆汀也喜欢电影中的暴力。

他曾说过,暴力是自己电影才华的一部分,也是一种有人喜欢有人则不的电影口味。

但,这个世界上的暴力电影太多了。

昆汀的电影又有何不同?

实际上,在很多场合里,昆汀强调最多的只有一点——

讲故事的重要性

「当代电影90%的问题出在剧本上,讲故事这门手艺已经失传了」

图片

1994年,昆汀用一部《低俗小说》在好莱坞打响了自己「鬼才导演」的名声。

故事整体分为三个大章节,每个章节又分成了7个部分。

昆汀将这故事片段打乱重组,利用道具与人物进行巧妙的呼应。

此举一出,彻底打破了好莱坞长久以来的主流线性叙事法则。

图片

昆汀好像用电影制作了一个拼图,与观众愉悦的玩耍。

观众也的确「玩」得十分开心。

图片

电影中的章节标题

其实,这种非线性的叙事模式早在昆汀的处女作《落水狗》中就可见一斑。

这个故事本身并不复杂:

六个相互不认识的强盗计划进行一场珠宝抢劫,结果中了警察的埋伏,事后他们试图寻找隐藏在其中的卧底。

昆汀用反常规的叙事艺术手法,赋予了这个故事不一样的光彩。

被完全抹去的抢劫过程。

不短插入谈话间的闪回叙事。

图片

虽比起《低俗小说》复杂程度只算得上初级水准,但却让昆汀以「规则破坏者」的姿态敲开了好莱坞的大门。

这样的非线性叙事,在90年代后期形成了一股狂潮。

直到21世纪,仍然有不少新锐导演试图模仿。

一时间,这种非常规叙事成了眼花缭乱的装X神技。

但昆汀多次在采访中表示——

「我想要打破叙事,不是为了显摆智商,也不是为了炫技

而是为了让影片更具戏剧性」

「我认为电影应该享有小说的自由」

图片

可见,核心要点依然是「故事的戏剧性」

说到底,也是为了追求「电影的自由」。

因此,当人们以为,昆汀电影即将成为新的风向标时,他又打破了自己的规则——

放弃叙事诡计。

自2007年的《金刚不坏》开始,昆汀不再选择用眼花缭乱的叙事技巧戏耍观众的观影体验。

即便也有打出「时间差」的小把戏,但完全称不上观影门槛。

图片

如果就此认为昆汀回归主流,那可是大错特错。

进入21世纪,好莱坞十分偏爱史诗级的宏大叙事。

这一点从那几年奥斯卡的最佳影片就可以明显看出来。

2000年的《角斗士》,2002年的《芝加哥》,2003年的《指

相关推荐
频道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