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一纸空白到姹紫嫣红 文化产业提质增效

原标题: 从一纸空白到姹紫嫣红 文化产业提质增效

[摘要] 新中国成立70年既是经济总量等硬实力提高的过程,也是价值观念、思想文化等软实力提高的进程。无论是面向世界的自信展示还是接纳包容,文化软实力的影响无远弗届。

最美书店

贵阳钟书阁,2018年曾被美国 WIRED 杂志评为“全球 10 所最美书店”。

时代周报记者 潘展虹

截至9月26日,电影《哪吒之魔童降世》票房突破49.3亿元人民币。这部国产动画电影上映30天后突破44亿元人民币票房,超过《超人总动员》在北美创下的6.08亿美元纪录,拿下全球单一市场的动画票房冠军。“观众对国产电影的文化认同度很高,在于我们发挥了自身文化优势。”北京电影学院电影学系副教授吴琼接受采访时说道。

国产电影票房是我国文化事业趋势良好的见证。去年中国电影总票房超过600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9.06%,成为全球票房增长最快的国家。其中,国产片票房超378亿元人民币,占比62.15%。

事实上,包括电影产业在内,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年来,我国文化市场消费活力逐渐释放,推动文化事业日益繁荣。一批拥有竞争力的文化企业快速成长,文化产业日益壮大,成为国民经济新增长点。

今年上半年,我国文化及相关产业9个行业中,增速超过10%的就有3个,包括新闻信息服务业增长25.1%,创意设计服务增长12.4%,文化投资运营增长10.2%。“全国规模以上文化及相关产业企业实现营业收入保持8%左右增速,文化产业保持平稳较快增长。”国家统计局社科文司高级统计师殷国俊解读道。

文化兴,国运兴。如今,随着文化新业态的不断涌现,文化对外交流的步伐加快,我国文化产业在成长过程中守正创新,为国民经济发展注入了新动能。

从“一纸空白”到“姹紫嫣红”

今天,“看电影”成为中国人休闲生活中稀松平常的一部分。然而,这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初期还是一件稀罕事。没有固定场所、座位,没有爆米花、饮料,只有露天广场的幕布。当夕阳西下,放映员把幕布放好,大家带上小板凳赶来占据黄金观影位置。为了看上一场电影,有的人甚至要翻山越岭,赶上几十里路。

彼时,公共文化服务设施极其稀缺,“一穷二白”算是当时中国文化产业的真实写照。1949年全国公共图书馆仅55个,文化馆站896个,博物馆21个。有限的资源约束了人们对文化生活的向往,限制了文化产业多元化发展。

文化强,民族强。随着国家“钱袋子”渐鼓,财政加强对文化建设的输出,文化事业经费逐年增加。统计局数据显示,1953―1957年文化事业费总投入4.97亿元,1978年增至4.44亿元,2018年达928.33亿元。

真金白银的投入,换来了日渐丰富的文化服务设施。“家门口”的图书馆、博物馆不断涌现。截至去年底,全国公共图书馆3176个,为1949年的57.7倍;文化馆站44464个,为1949年的49.6倍;博物馆4918个,为1949年的234.2倍。

相对单一的文化产品在人们不断提升的消费需求推动下加快升级,演艺、影视、旅游等各领域涌现多样化文化产品,随着生产、传播、消费的数字化、网络化进程加快,基于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的新兴文化业态如数字内容、动漫游戏、视频直播等,成为文化产业发展的新动能和新增长点。过去两年,全国规模以上文化信息传输服务业营业收入分别增长30.3%和34.6%,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业营业收入均增长8.6%。

如今,“文化+”还在不断充实发展空间。全国各地以文化为题,推进与体育、旅游、农业等产业相互融合,为各行各业发展注入新动力。如江西省吉安市吉州区兴桥镇界牌岭村以深厚历史底蕴的木雕培育当地手艺人,开拓文化产品市场,带动当地脱贫致富,让特色传统文化在新时代焕发独特生机。

70年来,从过去的“一纸空白”变成今天的“姹紫嫣红”,从探索尝试到繁荣发展,文化产业迎来高速增长。去年,我国文化产业实现增加值38737亿元,比2004年增长10.3倍;2005―2018年,文化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8.9%,高于同期GDP现价年均增速6.9个百分点。

“文化出海”提升软实力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不断扩大和深化对外文化交流。党的十八大以来,文化交流、文化贸易和文化投资并举的“文化走出去”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影响力日益增强,我国文化软实力得到提升。

今年6月,“魅力中国—广东文化周”分别走进新加坡、韩国、日本,以演出、展览等方式向当地民众展示中华文明和岭南文化魅力,架起亚洲友谊与合作之桥。

在新加坡活动期间,广东省出版集团、南方出版传媒与新加坡世界科技出版公司签约成立“中国主题国际编辑部”。双方结成内容编辑、出版合作关系,以英文形式出版与当代中国经济发展、广东改革开放成就以及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等相关题材图书,让展现中国价值、展示中国方案的图书进入海外读者视线。

接下来,双方将计划推出“粤港澳大湾区中国著名企业”等系列图书,打造有特色的国际出版品牌,促进中外文化交流。

中华文明既需要薪火相传、代代守护,也需要与时俱进、推陈出新。如何将中华文化融入当代社会,用创新的语言诠释中国故事,丰富其历史、科学、艺术和社会价值,成为国内文化企业的思考题。

十年来,广东省出版集团、南方出版传媒发挥华人华侨第一大省的区位优势和资源优势,推进出版文化“走出去”工程,以此扩大出版粤军的海外影响力,向全球30多个国家和地区输出图书版权1800多项—看似“无形”的文化产业,成为国际交流合作的“有形之手”。

相关推荐
频道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