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吴川泥塑传承人董建国:幼年萌生兴趣,经历泥塑从低谷到复兴

原标题:广东吴川泥塑传承人董建国:幼年萌生兴趣,经历泥塑从低谷到

——第5篇——

看广东湛江吴川手艺人做泥塑是件有趣的事。

吴川人董建国今年53岁了,他的双手皱纹很明显,有些地方还有着小小的裂口。专注做泥塑时,他手上、鞋上、裤腿上都粘着泥巴。他的手指好像有着神奇的力量,捏、按、刻、塑……指过之处,原本浑混的泥巴就有了头脸、眉目、毛发、服饰,一团泥巴开始脱胎换骨。完成好的泥塑相当精美,色艳传神。

在董建国的一双巧手下,一个个栩栩如生的泥塑面世。2017年,时年51岁的他成为了非物质文化遗产吴川泥塑的湛江市级传承人。从2014年开始,他开始培养年轻学生学习泥塑,以传播传统文化艺术。

董建国。

作为“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吴川素有“岭南小敦煌”之称。董建国扎根家乡从事泥塑30余年,也见证了家乡和家乡人的生活所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

童年时萌发对泥塑的兴趣

泥塑,在吴川传承了上千年,历史可以追溯到唐末宋初,原是当地陶工欢度节庆的手工技艺,至明代末年发展为元宵节的一种民俗。这种习俗沿袭至今,成为吴川正月期间一道明丽的风景。2006年,泥塑入选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吴川泥塑传承人董建国,有个颇有时代特色的名字——他出生在国庆节前不久,在家族里又是“建”字辈,家人便为他取名“建国”,寄托了殷殷期许——长大后建设国家。

董建国忆起儿时,每逢元宵,吴川家家户户张灯结彩,大街小巷布满了泥塑,引得四面八方的人来观看。他从小就萌发了对泥塑的兴趣。他说,小时候物质条件并不丰富,所幸当地文化馆开设了学费低廉的绘画课程,自14岁起,他便开始在文化馆学习素描、国画等,正是那两年的学习,为他的美术生涯打下了基础。

之后,他师从泥塑大师、吴川泥塑的省级代表性传承人欧景钦学习制作泥塑。20岁时,董建国进入当地一家纸箱厂工作,负责纸箱外包装的文字设计和图案设计。后来工厂倒闭,他又跟随泥塑大师、吴川泥塑的省级代表性传承人简向东到外省采风写生,对泥塑进行更深的摸索。学习一段时间后,董建国开始独立制作泥塑,从此深耕泥塑领域30多年。

从低谷走向传承的吴川泥塑

董建国在吴川依靠卖泥塑、画作,以及教书为生。30多年的泥塑手艺让董建国在当地颇有名气,有不少客人请他订制泥塑。2017年,他成为吴川泥塑的湛江市级传承人。在今年的第十五届中国(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上,董建国的陶塑作品《独欢》获得了“中国工艺美术文化创意奖”铜奖。

今年5月,“湛江市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成果展”在湛江国际会展中心开幕。董建国制作的“扫黑除恶抓捕情景”泥塑栩栩如生,吸引了许多观众围观。泥塑的大小与真人一致,还原了民警英勇突击追捕嫌疑人的紧张场景,生动形象。董建国向南都记者回忆,这是他提前一星期到会展中心现场创作而成的,“艺术源自生活,艺术家也要时刻关心社会现实。”

董建国的泥塑作品。

作为传统民间艺术,吴川泥塑如今蓬勃发展的背后,也曾一度陷入低谷。董建国告诉南都记者,由于制作泥塑费时费力,也难卖个好价钱,很多老一辈泥塑艺人不得不改行。年轻一代更嫌工作辛苦,工薪低,不愿接棒。

后来,在政府部门和泥塑传承人的共同努力下,吴川当地成立了雕塑园,频频开展泥塑进校园、进公园活动,让更多人体验、领悟此浓厚传统技艺的意义及发展空间。

“现在这支泥塑队伍越来越壮大了,能感受到吴川泥塑在复兴。”董建国说,“这和吴川当地的经济发展也分不开,以前住的是泥瓦房、平房,现在住的是小区,小车出入。生活水平提高了,向往艺术的人就多了。生活好了,人也有了更大的发展空间。”

培养更多的传承人,成为董建国目前的重要工作之一。平时教学中,他也发掘了十余个有天赋的弟子。他说,最打动他的是弟子在做泥塑时专注、认真的神情,“他们的眼神中带着一股劲。”

年过半百,董建国的三个子女都已长大成人。在家庭氛围的熏陶下,老大和老二都从事与美术相关的行业。谈及未来的目标,董建国表示,希望有机会到中央美院或广州美院进修,“每做完一件艺术品,心情都舒服很多,那种满足感是无法比拟的。”

采写:南都记者 苏海伦

编辑:张亚莉,刘苗

相关推荐
频道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