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博物馆开馆迎客,探索文化符号的表达与思想理念的传达

原标题:孔子博物馆开馆迎客,探索文化符号的表达与思想理念的

在中国文化版图和世界文化格局中,孔子创立的儒家学说以及在此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儒家思想,逐渐沉淀为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深深融入了中华民族的精神血脉。此外,它还蕴藏着解决当代人类面临的难题的重要启示,可以为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提供有益启发。为纪念孔子、集中展示孔子思想学术、传播弘扬以儒家文化为代表的优秀传统文化,这座博物馆应运而生。

9月6日,孔子博物馆(以下简称“孔博”)在2019年中国(曲阜)国际孔子文化节开幕之际,正式开馆迎客,它位于山东省曲阜市孔子大道100号,与“三孔”世界遗产遥相呼应。该馆由两院院士吴良镛先生规划设计,占地面积252亩,总建筑面积5.5万平方米,主馆以仿汉代建筑为基调,是一座省级专门性现代化博物馆。

依托于孔子为主的深厚文化题材以及“三孔”为代表的孔子故乡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如何将这种文化符号与象征渗透到博物馆的方方面面,让观众在其中有所获得,传承与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孔博把握自身特色与定位下,为我们提交了一份堪称完美的答卷。

丰富馆藏反映文化底蕴

藏品的个性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展览的个性,但事实上,现存与孔子直接相关的文物较少,这也成为了博物馆馆藏的一大难题。基于孔博自身定位,70万件馆藏文物集中展示明代以来的30万件孔府私家文书档案、宋代以来4万多册古籍图书、8000多件明清衣冠服饰以及大量的与祭祀孔子有关的礼乐器等。力求通过孔府旧藏,反映丰厚的文化底蕴。

“侯母”螭耳夔纹铜壶西周 鲁国故城出土

“鲁伯悆”兽首鋬窃曲纹虎钮铜盨西周 鲁国故城出土

镶金银质猿形带钩战国 鲁国故城出土

其中,孔子世家文书档案是孔博馆藏的一大特色,它是围绕衍圣公及其社会活动而形成的历史文书档案,历经明、清、民国400余年的历史。因其内容真实、来源确切、所涉广博、跨时之长,成为世界历史上著名的私家档案。现存的“孔府档案”近30万件,包括9021卷20万件档案和3.6万件散档。其内容主要有袭封、宗族、属员、刑讼、租税、林庙管理、祀典、宫廷、朝廷政治、财务、文书、庶务等十二大类,是研究孔府历史文化和明清以来社会历史变迁的重要实物资料。

孔庙地图 清

严禁内外大臣呈进贡物誉黄清嘉庆四年(1799年)

此外,孔博馆藏的服饰文物十分丰富,时代跨越明代至民国近四百年,让人叹为观止。文物种类繁多,面料丰富,工艺手法复杂,包含了朝服、公服、便服、常服、吉服、丧服、礼服等男女服饰种类,包括丝、绸、缎、麻、绢等多种面料,刺绣、缂丝、印染、手绘等多种工艺。其独特性、完整性在国家馆藏服饰文物中屈指可数。其中以六十余件套明代服饰文物最为珍贵,成为研究明代服饰的重要资料。

白色素纱袍

展览深入浅出,表现文化思想精髓

孔博宣传的关键在于核心价值层面的有效传播,对儒家思想精髓的解读。这种抽象化的概念该如何表达,是一个重要而恒久的课题。

孔博现有两大基本陈列。上行空间陈列“大哉孔子”,以“孔子的时代”“孔子的一生”“孔子的智慧”“孔子与中华文明”“孔子与世界文明”“永远的孔子”六大部分构成,是展示孔子文化的主展线,充分挖掘孔子的历史文化与考古资源,以文物和历史故事展示为主。不但展示了历史,也把孔子的思想和其对历史和当代社会的影响作了充分的解读。下行空间“诗礼传家”,展示的是孔府家传文物及孔府历史,为副展线,表现历代统治者对孔氏后裔的优礼恩渥及孔氏家族诗礼传家的优良传统。

一方面,展览突破过去流于文物展示而致使文物与思想脱节,导致观众看不懂或展览深度不够的瓶颈。在文物有限的基础上,选取了与儒家思想的源流、发展和传承脉络有关的文物进行梳理,深入挖掘儒家思想的内涵和外延,以叙事的方式展现思想方面的内容。另一方面,展览并未将孔子思想“体系化”“知识化”,不刻意求大求全,而是选择将孔子、孔府、孔氏后裔等有关的故事,遵循深入浅出、小中见大的原则,加深观众对内容的解读。

此外,思想的展示是博物馆展览普遍存在的难点,展览在设计手法也颇费心思。序厅采用多媒体投影技术,播放“天不生仲尼,万古如长夜”短片,通过声、光、影的多媒体方式呈现在乳白色的环幕书墙上;顶棚设计了可发光和多媒体星空两种视觉效果,以多种艺术方式和高科技把序厅塑造成一个庄重、肃穆、纯净的空间,让观众对孔子及其思想有一个基本的认知。

其次,展厅中随处可见展现孔子历史故事的雕塑装置,场景性搭配可视性的方式便于观众理解与“对话”。再利用多媒体、智能移动终端等手段,融入游戏、“夫子问答”等交互、虚拟体验设计,使观众不再仅仅看文物,取而代之的是沉浸于情景的亲身体验,进而对儒家思想有了更加生动、立体、直观的理解。

再次,在最后一个篇章“孔子与世界文明”的展线结尾处,展示国外多种文字不同版本的《论语》,又在该展厅空间配置有较强视觉冲击力的多种文字钢制球体雕塑,构成体现世界大同、美美与共主题的展览画面感,对整个展览内容起到了升华的作用。

馆藏资源的最大化利用

为更好让文物活起来、充分发挥博物馆教育平台作用,孔博与国家图书馆(国家古籍保护中心)联合主办“中华传统晒书大会”,在官方网站上向社会公布了《孔子博物馆古籍普查登记目录》,在更大程度上实现了文化资源开放共享。

除此之外,博物馆序厅外设置有32米高的“圆筒书墙”,博物馆内特设“时习阁”图书馆,这些规模较大的真实木质书墙将摆放大量的博物馆学术研究与征集得来的图书,既能让观众感受文化的厚重,发挥博物馆的教育功能,也有利于博物馆自身文化品牌的塑造。

作为馆藏资源的创意性体现,孔博馆内的文创产品也颇具特色,种类丰富样式精美,从文具到摆件再到服饰,无一不体现出孔子文化的元素。除更贴近观众生活,体现生活美学外,也将儒家文化中的滋养教化充分挖掘出来,形成文化创意,让更多游客可以把博物馆“带回家”。

贴心便利的导览服务

孔子博物馆高度重视观众服务工作,在参观预约、导览服务、便民设施、志愿者服务、青少年活动等方面,着力提升服务品质,力求做到全面、周到、贴心。其中,博物馆贴心便利的导览服务给笔者留下了较深的印象,更成为渗透孔子文化,传播博物馆公共文化服务水平的点睛之笔。

据介绍,总建筑面积5.5万平方米,展陈面积1.7万平方米,巨大、陌生的参观空间对观众而言,难免会产生焦虑心理。孔博的导览指示标都设置的恰到好处,既不喧宾夺主,又能够有效的给予观众提示。游客服务中心以及官网中都设有博物馆楼层导览图,方位、出入口及各区域都用不同颜色标注的十分详细。此外在展厅外,还设有多媒体导览显示屏,点击想要参观的楼层,即可查看楼层各区域的信息。与导览图有所区别的是,多媒体导览显示屏还标注了楼层的流线布局,在有展厅的楼层更是设置了“主要流线”“次要流线”“下行流线”三个导览路线,能够满足观众多种参观需求,也让博物馆公共服务理念深入人心。

孔博未来发展规划与目标

孔博虽为新馆,但已将建设孔子思想及儒家文化收藏中心、学术中心、文化传播中心作为发展目标,致力于将这一优秀传统文化发扬光大,造福于社会公众作为社会己任。未来将在藏品征集、文物修复、学术研究、展览引进、人才培养、文旅融合、区域合作、智慧博物馆建设等方面不断探索。

01收藏中心

开馆之际,孔垂长先生向孔子博物馆捐赠了一批物品,产生了很好的带动和示范效应。孔子博物馆计划从多个方面开展藏品征集工作,除面向全球公开征集与孔子及儒家思想有关的文物资料之外,也积极请示国家文物局在相关文物指定收藏或拨交方面给予支持,在文物进出境方面给予更加灵活的政策,大力争取经费支持,把孔子博物馆建设成为孔子思想和儒家文化的收藏中心。

02学术中心

孔博的特殊性决定了学术研究对于该馆发展的极端重要性。孔博原有学术研究基础薄弱,今后将继续加强与相关学术机构、科研机构、高校的合作,推进相关文物的整理、修复、研究和出版,建设孔子思想和儒家文化的学术中心。

03文化传播中心

孔子的思想以及儒家文化是全人类共享的宝贵精神财富,同时也是孔子博物馆最具特色和魅力的名片。下一步,孔子博物馆将充分利用丰富的馆藏文物资源,挖掘、阐释孔子及儒家思想,做好展陈提升,做好展陈工作的“引进来”与“走出去”工作,讲好孔子故事,讲好中国故事,建设孔子思想及儒家文化传播中心,扩大孔子博物馆的国际影响力。据介绍,孔博将引进更多海外展览,介绍其他国家文化、文明的成就,并计划举办亚洲文明展,让更多观众共享世界文明发展的成果。

孔博或许不同于目前常见的博物馆的形态,它需要呈现出孔子这位文化巨人智慧的高度和深度,更需要让儒家思想吸引到不同层次的观众,并为他们带来收获。虽仍在探索阶段,我们期待孔博能够立足于自身特色与资源优势发声的同时,为博物馆行业带来更多思考。

部分文字资料来源于孔子博物馆

编辑:国旻

责任编辑:

相关推荐
频道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