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追我吧》看综艺里的“大制作”

原标题:从《追我吧》看综艺里的“大制

浙江卫视《追我吧》终于在上周五晚开播,这档集结了流量明星的大制作,终于在Q4给了粉丝一个交代。

节目邀请陈伟霆、范丞丞、黄景瑜、宋祖儿、萧敬腾、钟楚曦担任常驻嘉宾,组成“追我家族”,与追逐团在都市CBD中展开一场“你追我逃”的追逐战,最终争夺荣耀勋章。

从节目模式上看,这是国内首档夜景追跑竞技类真人秀节目。这个概念拓宽了竞技类节目的题材,投资成本过亿,又是浙江卫视一场重中之重的大制作。

紧张却不激烈的“追逃”战

节目的概念很简单,就是“猫追老鼠”式的赛跑类游戏,邀请明星和素人上演一场追逐战。当观众开始期待后续节目中的层层悬念时,节目用直截了当的方式告诉你:别想太多,跑就对了。

没有剧情设计、没有复杂游戏,整档节目最大的看点就是七位明星组成的“追我家族”能不能被素人追上。从第一期节目来看,这个答案几乎是肯定的,每一位明星基本都能被素人追上。

首期节目中的素人嘉宾来自各行各业,有健美冠军、专业运动员、特警、格斗冠军等等,他们身体素质过硬、体能非常优异,所以即使在晚出发60秒或者80秒的情况下,依旧可以迅速追上明星嘉宾。追逐方和逃跑方的实力不均等,在最初就铺垫了观众意料之中的结局。

而节目“最有意思”的地方就在于把这种“追得上”合理化成“追不上”。当素人与明星之间的距离急速缩短,节目立马切换场景,进入到下一个装置比拼,同时将路线图隐形。眼见只有50米的距离差,一下就变成了“你先跑,我等等再追你”的情形。

范丞丞作为首位出发的明星,节目需要他带领观众了解夜跑路线和整个装置场景,所以直到最后的高楼,他才因恐高而放弃。此时的素人嘉宾恰好追上,完成了最后的爬楼速降任务,给观众一个看似“完美”的结局。

而在吊威亚爬楼和速降环节,速度也全凭导演组的决定。爬楼登顶的速度是威压的提升速度,在陈伟霆和、黄景瑜和的爬楼比拼环节,节目反复给观众制造视觉上的高度差异,但细看大景不难发现,两边的威压提升速度还是稍有差异。

虽然为了节目效果,这些可以被理解,但是当追跑竞赛成为一档节目的核心内容而无法被观众信服,内容自然不会好看到哪儿去。这种表面看似逻辑无误,实际漏洞百出的情节,不仅会消解观众的热情,更会让节目整体走向越发奇怪。

斥巨资的“大制作”

这场追逐战最大的特色,其实就在于装置场景的大制作。节目组耗资一亿包下一座城,把酷炫大型装置落地在宁波的CBD中。为了“不可复制”的实景体验感,节目将时尚与科技相融合,用创新提升了国内综艺舞美设计的整体水平。

室内场景的舞美灯光搭配VR等科技手段,整个节目呈现出市场中前所未有的高端科技感。室外路线图中的挑战关卡,有迷宫一样的巨型蜂巢,也有平衡滚筒,每一项都是新的体能考验和挑战。

由于装置设计复杂且成本较高,所以装置的重复利用在所难免,首期节目下来,巨型蜂巢和摇摆竹林被反复挑战。这一点难免让人担心今后节目中挑战关卡的重复率,如果都是一样的设计,那节目的看点将会难以维系。

在华丽的场景下,这样的“你追我赶”似乎并没有达到观众预期的效果,节目正片还没有先导片的剧情演绎有趣。所以,接下来想重点和大家探讨一下,这样的“大制作”对于一档节目究竟有没有用,什么样的“大制作”才真正发挥作用?

提到“没用的大制作”,首先想到的是韩国这档忍笑类真人秀《player》,节目至今已播出17期,每一期内容几乎都被观众认定为是“没用的大制作”。因为节目的场景设计、重量嘉宾的邀约也都是斥巨资才达成。而这对于一档忍笑类节目似乎没有太大意义,因为每期的竞演秀也都是一场特殊主题下的假定。

节目设计的主题,基本都是源自韩国的经典综艺,从早期的《家族娱乐馆》到近几年大热的《Produce101》,《player》对每个时代的优质综艺都进行了场景复刻。除此之外,还邀请到参与过节目的明星选手、各领域的重量级嘉宾。

比如在《Produce101》主题下邀请到rapper大神BewhY、歌手金烟雨、神童等明星作为导师,《家族娱乐馆》邀请到了原版主持团队、《show me the money》主题下重量级rapper组队到场等等。每一个主题下的高端场景设计,搭配顶级嘉宾,共同让这档综艺成为了名副其实的“大制作”。

这样的高配设计从实操层面来说的确“无用”,因为不论是选用哪档节目的创意,原来的节目都不会按照《player》的逻辑来设计嘉宾和赛制规则。场景最大程度的还原,既不会促成停播节目重新复播,也不会让这些综艺笑星成为某一场竞演比赛中的真实赢家。

但是对于这档节目而言,正是因为这样“没用的”大制作才让节目策划更加真挚和好看。明星玩家可以在这样的高端场景里尽情享受不一样的玩法和乐趣,特定场景的体验感会激发明星本身的创造力。笑星与其他各领域专家的互动合作,成为节目最大的看点之一。

所以,不论是场景舞美还是特邀明星,这些元素都是为了服务于节目里的固定嘉宾,最终突出的还是人物个性和人物关系。场景再过华丽,《player》最终都没有忘记“人”这个核心。

而回看这档《追我吧》,室外大场景的设计究竟起到了什么作用恐怕很难去判定,因为这档节目本身就是在突出环境。七位明星的个性都可归纳为:勇于挑战自己。明星之间难以看到合作,个人战而非团队战就减弱了成员之间的联系,全程节奏的推进都是由明星和主持人在监控屏幕一端的嘶吼“快跑”而达成。

明星的个人能量在这样的大型装置中耗尽,全程只能看到明星嘉宾不断喘气,体力透支后无法再期待其他情绪反应。最终就只剩观众大呼一声:这是一场“好累”的比拼。仿佛这档节目的意义就是让观众亲眼见证明星在节目中耗尽体力。

所以“大制作”对场景的突出弱化了节目对明星个体的关注,内容之间的元素也显得相互割裂和分离,才会使这场“大制作”没有发挥出应有的作用。

最后想说,综艺市场不可追捧所谓的“大制作”,所有的制作手段最终都应该是服务于内容本身。一旦“虚势过大”而消解了节目制作的核心,就必然不会赢得观众的掌声。

相关推荐
频道推荐